一、二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

一二年级怎样培养阅读

一、二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?

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,最善长研究教法,对于一、二年级的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,老师和家长看起来觉得很简单,而孩子们理解起来却一头雾水。

我曾教过亲戚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,每每看到他们茫然无措的小脸,我就觉得又可怜又可爱,可以也明白了教孩子除了不能着急以外,还得会教法,变着法的教,对小孩子绝对不可以搞题海战术,他阅读理解题不会做,是因为他不知怎么去想,不知怎么去找答案,此时你让他做再多的题,除了加剧了他的厌学和失去对学习语文的信心外,根本无法提高他的阅读理解能力。

下面我就根据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阅读理解题型,分析一下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。

题型一、教给孩子认完整的句子和完整的段落。

对小孩子的来说,“句子”和“段落”这两个词相当抽象,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段落,什么叫句子,所以对你来说相当然的事情,对孩子来说却很难理解。、

1、认识句子

要告诉孩子每个字有每个字的名字,而多个字组成的一句话也有一个名字,他叫“句子”。一个句子说明一个意思,多数是什么人或者什么东西什么事怎么样了,或者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做了什么。如果表达意思完整了,下面又说另一个人、另一件事或另一种东西去了的时候,说明这个句子表达完整了,要用“。”“?”“!”“……”跟后面的句子隔开。如果没有说完,当中的停顿要用“,”“、”“:”“;”等隔开。

如下图所示:

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,在灿烂的阳光下,真像一堆闪闪发光的雪花。

这句话完整的说明了小白兔的毛是怎么样的,而这句话的后面就不再说“小白兔的毛”而是说“它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”了,所以跟后面的句子所描述的东西不一样了,说明前面的文字是一个句子,后面的文字就是另一个句子了。

解释清楚后,再让孩子反复去找有句号、问号、叹号、省略号的句子,比对前后两个句子在表义上的区别。

基本题型如:第二段中共有几个句子组成。如下图所示第1题。

2、认识段落

段落的概念更抽象,先不用给一二年级的孩子过多解释,只告诉他们,一篇小故事要由字、词、句、段组成。“字、词、句、段”一个比一个表达的意思要多,段落是由多个句子组成的,表达作者一部分意思,比如上文中第一段总体表达小白兔的可爱,第二段从小白兔的毛、耳朵和大眼睛来表现小白兔的可爱。第三段则表达作者对小白兔的喜爱。

最直接的区别就是要让孩子数有多少个空两格的地方,有一个空两格的地方,就代表一个段落的开始,有多少个空两格的地方就代表着有多少段落。

例如:

上图中的第1题问“文章中有多少段落?”是最常见的题型,会数了也就会做了。

题型二、理解每段内容具体写什么?

如上图中的第2题:“小白兔的( )、( )和( )都很可爱。”

就要引导孩子回到原文中去再读课文,看看作者写的小白兔的什么地方可爱, 而不是自己认为小白兔哪里可爱就写哪里,一定要培养这种回归原文找答案的意识。一般有了这种意识,小学低年级的阅读理解就基本入门了。

例如:下图中的阅读理解中的1、2、3小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出来。

题型三:认识简单的比喻、拟人等修辞。

1、比喻

比喻是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,而两种事物之间有相似处。比如:“小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。”脸和苹果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相似点是“红”。——“脸”是本体,“苹果”是喻体,“红”是相似点,三者缺一不可写成比喻句。而“他长得像他爸爸。”这句话他和他爸爸都是人,不能作比喻,所以这句话不是比喻。

上图中《可爱的小白兔》中的第3题和《桃花》中的第2题都是认识比喻句的题型,引导孩子知道本体和喻体。

2、拟人

拟人,就是把动物、植物或其它没有生命的东西当成有生命的人来写,让它具有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,比如“小鸟在欢快的唱歌。”鸟叫不过是鸟的一种本能,但我们去给它赋予了欢快的心情和唱歌的本领。这就是把鸟当人来写了,叫拟人。

题型四:认识文章中心句。

中心句,就是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意思。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。其它句子都围绕这句话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展开,是为了把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具体完整清晰而服务。

如下图文中的第3题,即是引导孩子去找中心句的题,要引导孩子在开头和结尾特定的位置来找,此文中很明显文章第一句即是中心句,而其它所有的句子都是围绕这句中的“有趣”来写的。

以上题型涵盖了一二年级阅读理解中所有较难的题型,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时候,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人题,知识从无到有不是像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容易,一定要手把手反复教给孩子,反复去训练,才能形成正确的做题思路,千万不可让孩子自己去对答案。

原文标题:一、二年级的小学生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

原文来源:"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即刻删除!"